DFS序

DFS序即用DFS访问一棵树时,访问节点的顺序。
比如这棵树

1 2
1 3
2 4
2 5

不妨认为11号节点是根节点。

二叉树的DFS序

先序排列即先访问根节点,再访问左孩子,最后访问右孩子。
中序排列即先访问左孩子,再访问根节点,最后访问右孩子。
后序排列即先访问左孩子,再访问右孩子,最后访问根节点。

先序排列:1 2 4 5 3
中序排列:4 2 5 1 3
后序排列:4 5 2 3 1

已知中序排列,和先序排列,可以还原二叉树,并推出后序排列。
已知中序排列,和后序排列,可以还原二叉树,并推出先序排列。
但是已知先序排列和后序排列,可能无法唯一确定二叉树。

进出栈序

1 2 4 4 5 5 2 3 3 1

即进栈记录一次,出栈记录一次,每个点在序列中出现两次,序列总长度为2n2n

子树在序列中是连续的一段,比如2 4 4 5 5 2就是原树的一段
所以这种DFS序可以用来解决 子树/单点 修改,子树/单点 询问。
如果结合树链剖分,每到一个点,先DFS重链所在的子树,那么也可以支持链上的修改和询问。

每个点等价于一个区间

  1. x和y相同,区间相同
  2. x是y的祖先,x的区间包含y的区间
  3. y是x的祖先,y的区间包含x的区间
  4. x和y没有关系,两个区间相离
    区间不可能相交

欧拉序

1 2 4 2 5 2 1 3

即每访问一个点,记录一次,每个点在序列中出现度数次,序列总长度为2n12n-1
一般不记录最后一次回到根节点,以满足以上性质。(否则根节点出现次数是度数+1)

欧拉序最常见的用法就是和ST结合起来求LCA。
两个点(如果一个点出现多次,任意一个均可)之间深度最浅的点,即为这两个点的LCA。

DFS序列

考虑 这样一棵树,5个点,4条边,根节点是1

1 2
1 3
3 4
3 5

DFS序有两种
进出栈序

1 2 2 3 4 4 5 5 3 1

欧拉序

1 2 1 3 4 3 5 3

欧拉序

欧拉序,每个点被访问一次,就会被记录一次

1 2 1 3 4 3 5 3

总长度2n22n-2
每个点出现次数 等于 自己的度数
两个点的LCA,就是两个点之间最浅的点

进出栈序

+表示进栈,-表示出栈

1 2 2 3 4 4 5 5 3 1
+ + - + + - + - - -

每个数字恰好出现22

在一些实现中,我们只存第一次出现

单点修改,查询子树之和

子树是区间
只在每个点的第一次出现加上点权

单点修改,查询一个点到根节点路径之和

这个点的第一次出现加上点权
这个点的第二次出现减去点权
查询前缀即可

参考题目

P1030 [NOIP2001 普及组] 求先序排列

https://www.luogu.com.cn/problem/P1030

题目描述

给出一棵二叉树的中序与后序排列。求出它的先序排列。(约定树结点用不同的大写字母表示,长度8\le 8)。

输入格式

22行,均为大写字母组成的字符串,表示一棵二叉树的中序与后序排列。

输出格式

11行,表示一棵二叉树的先序。

样例 #1

样例输入 #1
BADC
BDCA

样例输出 #1
ABCD

提示

【题目来源】

NOIP 2001 普及组第三题

参考代码

#include <bits/stdc++.h>
using namespace std;
void dfs(string in, string post) {
	if (in.size() > 0) {
		char ch = post[post.size() - 1];
		cout << ch;
		int p = in.find(ch);
		dfs(in.substr(0, p), post.substr(0, p));
		dfs(in.substr(p + 1), post.substr(p, post.size() - 1 - p));
	}
}
int main() {
	string in, post;
	cin >> in >> post;
	dfs(in, post);
}

题解

已知 后序遍历 和 中序遍历 求 前序遍历

后序的最后一个字符,一定是根节点
已知根节点,可以把中序遍历分成左右子树两段
两段递归做

P2146 [NOI2015] 软件包管理器

https://www.luogu.com.cn/problem/P2146

题目背景

Linux 用户和 OSX 用户一定对软件包管理器不会陌生。通过软件包管理器,你可以通过一行命令安装某一个软件包,然后软件包管理器会帮助你从软件源下载软件包,同时自动解决所有的依赖(即下载安装这个软件包的安装所依赖的其它软件包),完成所有的配置。Debian/Ubuntu 使用的 apt-get,Fedora/CentOS 使用的 yum,以及 OSX 下可用的 homebrew 都是优秀的软件包管理器。

题目描述

你决定设计你自己的软件包管理器。不可避免地,你要解决软件包之间的依赖问题。如果软件包 aa 依赖软件包 bb,那么安装软件包 aa 以前,必须先安装软件包 bb。同时,如果想要卸载软件包 bb,则必须卸载软件包 aa

现在你已经获得了所有的软件包之间的依赖关系。而且,由于你之前的工作,除 00 号软件包以外,在你的管理器当中的软件包都会依赖一个且仅一个软件包,而 00 号软件包不依赖任何一个软件包。且依赖关系不存在环(即不会存在 mm 个软件包 a1,a2,,ama_1,a_2, \dots , a_m,对于 i<mi<maia_i 依赖 ai+1a_i+1,而 ama_m 依赖 a1a_1 的情况)。

现在你要为你的软件包管理器写一个依赖解决程序。根据反馈,用户希望在安装和卸载某个软件包时,快速地知道这个操作实际上会改变多少个软件包的安装状态(即安装操作会安装多少个未安装的软件包,或卸载操作会卸载多少个已安装的软件包),你的任务就是实现这个部分。

注意,安装一个已安装的软件包,或卸载一个未安装的软件包,都不会改变任何软件包的安装状态,即在此情况下,改变安装状态的软件包数为 00

输入格式

第一行一个正整数 nn,表示软件包个数,从 00 开始编号。
第二行有 n1n-1 个整数,第 ii 个表示 ii 号软件包依赖的软件包编号。
然后一行一个正整数 qq,表示操作个数,格式如下:

一开始所有软件包都是未安装的。

对于每个操作,你需要输出这步操作会改变多少个软件包的安装状态,随后应用这个操作(即改变你维护的安装状态)。

输出格式

输出 qq 行,每行一个整数,表示每次询问的答案。

样例 #1

样例输入 #1
7
0 0 0 1 1 5
5
install 5
install 6
uninstall 1
install 4
uninstall 0
样例输出 #1
3
1
3
2
3

样例 #2

样例输入 #2
10
0 1 2 1 3 0 0 3 2
10
install 0
install 3
uninstall 2
install 7
install 5
install 9
uninstall 9
install 4
install 1
install 9
样例输出 #2
1
3
2
1
3
1
1
1
0
1

提示


一开始所有软件包都处于未安装状态。

安装 55 号软件包,需要安装 0,1,50,1,5 三个软件包。

之后安装 66 号软件包,只需要安装 66 号软件包。此时安装了 0,1,5,60,1,5,6 四个软件包。

卸载 11 号软件包需要卸载 1,5,61,5,6 三个软件包。此时只有 00 号软件包还处于安装状态。

之后安装 44 号软件包,需要安装 1,41,4 两个软件包。此时 0,1,40,1,4 处在安装状态。最后,卸载 00 号软件包会卸载所有的软件包。

【数据范围】

参考代码

#include <bits/stdc++.h>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n, m;
vector<int> a[100020];
int b[100020];
int f[100020];
int l[100020];
int s[100020];
int L[100020];
int R[100020];
int ss, x;
int sm[400020];
int sa[400020];
void sam(int x, int l, int r, int v) {
	sm[x] = (r - l) * v;
	sa[x] = v;
}
void push(int x, int l, int r) {
	if (~sa[x])
	{
		int mid = (l + r) / 2;
		sam(x * 2, l, mid, sa[x]);
		sam(x * 2 + 1, mid, r, sa[x]);
		sa[x] = -1;
	}
}
void change(int x, int l, int r, int L, int R, int v) {
	if (r <= L || R <= l) {
		return;
	}
	if (L <= l && r <= R) {
		sam(x, l, r, v);
		return;
	}
	push(x, l, r);
	int mid = (l + r) / 2;
	change(x * 2, l, mid, L, R, v);
	change(x * 2 + 1, mid, r, L, R, v);
	sm[x] = sm[x * 2] + sm[x * 2 + 1];
}
int query(int x, int l, int r, int L, int R) {
	if (r <= L || R <= l) {
		return 0;
	}
	if (L <= l && r <= R) {
		return sm[x];
	}
	push(x, l, r);
	int mid = (l + r) / 2;
	return query(x * 2, l, mid, L, R) + query(x * 2 + 1, mid, r, L, R);
}
void dfs(int x, int y)
{
	s[x] = 1;
	f[x] = y;
	for (int i: a[x])
	{
		dfs(i, x);
		s[x] += s[i];
		if (!b[x] || s[b[x]] < s[i])
		{
			b[x] = i;
		}
	}
}
void dfs2(int x, int y)
{
	l[x] = y;
	L[x] = ss++;
	if (b[x] > 0)
	{
		dfs2(b[x], y);
	}
	for (int i: a[x])
	{
		if (i != b[x])
		{
			dfs2(i, i);
		}
	}
	R[x] = ss;
}
int main()
{
	scanf("%d", &n);
	for (int i = 2; i <= n; i++)
	{
		scanf("%d", &x);
		a[x + 1].push_back(i);
	}
	dfs(1, 0);
	dfs2(1, 1);
	memset(sa, -1, sizeof sa);
	scanf("%d", &m);
	for (int i = 0; i < m; i++)
	{
		char o[20];
		scanf("%s%d", o, &x);
		x++;
		int s = sm[1];
		if (*o == 'i')
		{
			for (; x != 0; x = f[l[x]])
			{
				change(1, 0, n, L[l[x]], L[x] + 1, 1);
			}
			printf("%d\n", sm[1] - s);
		}
		else
		{
			change(1, 0, n, L[x], R[x], 0);
			printf("%d\n", s - sm[1]);
		}
	}
	return 0;
}

题解

维护一棵树,支持子树和链的操作。
树链剖分,然后求DFS序,先访问重链,这样重链在DFS序中是连续的。

  1. DFS序
    1. 二叉树的DFS序
    2. 进出栈序
    3. 欧拉序
  2. DFS序列
    1. 欧拉序
    2. 进出栈序
      1. 单点修改,查询子树之和
      2. 单点修改,查询一个点到根节点路径之和
    3. 参考题目
      1. P1030 [NOIP2001 普及组] 求先序排列
      2. P2146 [NOI2015] 软件包管理器